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认证在养殖业中是可以申报的,这一认证不仅适用于制造业,近年来随着农业绿色发展的推进,养殖业也逐渐被纳入认证范围。以下是关于申报条件、流程及证书用途的详细说明:
一、养殖业申报绿色供应链认证的条件
1. 合规经营基础
企业需具备合法养殖资质(如《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》、《排污许可证》)。
符合环保法规,如粪污处理达标、抗生素使用合规等。
2. 绿色供应链管理框架
建立覆盖“饲料采购—养殖—加工—物流—销售”全链条的环境管理制度。
例如:使用可降解包装、采购非转基因饲料、采用清洁能源设备等。
3. 数据化与可追溯系统
需具备供应链各环节的环保数据记录(如碳排放、水资源消耗)。
建立产品追溯系统,确保从源头到终端的信息透明。
4. 第三方审核
需通过认证机构(如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)的现场评估,重点核查环保措施的实际落地情况。
二、申报流程(以ISO 14001或GB/T 33635为参考标准)
1. 预评估:聘请咨询机构诊断企业现状,识别改进点(如优化粪污资源化利用方案)。
2. 体系搭建:制定绿色采购政策、供应商环保考核标准等文件。
3. 内部培训:对员工进行绿色供应链管理培训,强化环保意识。
4. 试运行与改进:至少3个月的体系试运行,修正漏洞。
5. 认证审核:第三方机构进行文件审核及现场检查,通过后颁发证书。
更多证书办理详情可直接与在线客服联系,或电话咨询官方热线:400-090-3278
三、证书的核心用途
1. 政策红利与资金支持
可申请农业绿色发展专项补贴(关注各地区地区的奖励政策)。
在政府优先采购目录中获得加分,例如部分省份将绿色认证作为畜禽产品投标的必备条件。
2. 市场竞争力提升
满足大型商超(如沃尔玛、永辉)或食品加工企业(如双汇、新希望)的供应商准入要求。
在电商平台(京东、盒马)的“绿色农产品”专区获得流量倾斜。
3. 国际贸易壁垒突破
认证可等效于国际标准(如欧盟的EcoManagement and Audit Scheme, EMAS),帮助出口企业通过REACH、BRC等审核。
案例:某水产养殖企业通过认证后,对欧盟出口额增长40%。
4. 品牌溢价与消费者信任
认证标志可直接用于产品包装,支撑溢价10%-20%(如贴标“绿色供应链认证”的鸡蛋售价高于市场均价)。
契合Z世代消费者对ESG(环境、社会、治理)价值的关注,提升复购率。
5. 风险管理优化
通过规范供应链环境行为,降低环保处罚风险(如2023年某养殖场因粪污泄漏被罚百万元,认证企业可通过体系规避类似问题)。
四、典型行业案例
温氏股份:通过绿色供应链认证,实现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超95%,获得广东省农业厅重点推广。
正大集团(中国区):认证后供应链碳排放降低18%,成为麦当劳中国首家绿色肉类供应商。
五、特别提示
成本考量:中小型养殖场可与合作社联合申报,分摊认证费用。
政策动态:农业农村部2023年新规明确,2025年前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需100%完成绿色认证。
绿色供应链认证对养殖企业而言,已从“可选”逐步变为“刚需”,尤其在双碳目标下,提前布局者可占据行业转型先机。建议企业结合自身规模,分阶段推进认证工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