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产型企业管理体系认证现场审核主要观察这些过程

生产型企业办理管理体系认证现场审核主要观察下列过程:

1、生产、检测设备的配备和生产环境是否满足相关要求;

2、生产、检测设备的管理状况及检测环境是否满足要求;

3、生产过程是否符合工艺要求,是否符合安全操作规程的要求,操作人员的现场技能是否胜任工作的需要;

4、产品标识、状态标识、危险化学品的警示标识及贮存环境是否满足要求;

5、文件、记录的保管条件是否满足要求;

6、废弃物(废水、废气、固体废弃物、噪声)的排放点及处理现场的管理情况;

7、危险化学品仓库的管理状况;

8、特种设备(锅炉、压力容器、电梯、起重设备等)的使用与维护情况、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救援物资的配备和管理状况;

9、生产作业场所尘、毒点的管理状况;

10、观察与管理方案有关的场所,验证管理方案的实施情况和进度。


企业认证.jpg

流程全景:从0到获证的8大核心步骤:

①确定认证范围

明确企业业务边界,是认证的起点。

关键动作:根据产品/服务类型,选择适用的认证标准(如ISO 9001、HACCP、安全生产标准化等)。

避坑提示:生产型企业需额外准备《工艺流程图》《设备校准记录》等;销售类企业则侧重合同与客户管理文件。


②人员培训与职责分配

“人”是体系落地的核心。

必备角色:高管担任管理者代表、持证内审员(至少2名)、专职安全员(100人以上企业强制设立)。


③文件编制:从手册到表单的体系骨架

三级文件结构:

一级:《质量手册》(明确方针、目标)

二级:程序文件(如《内审控制程序》《不合格品管理程序》)

三级:作业指导书+记录表单


④体系运行与内部验证

试运行期:至少3个月,保留完整记录(如培训签到表、设备点检日志)。

双验证机制:

内审:覆盖所有部门,开具不符合项并闭环整改。

管理评审:高管牵头,评估体系适宜性。


⑤认证申请与合同签订

材料清单:营业执照、体系文件、内审/管评报告、许可资质(如涉及)。

机构选择:优先认监委备案机构,警惕“低价速成”陷阱。


⑥现场审核:一阶段与二阶段的分工

一阶段(文审):验证文件符合性,确定审核重点。

二阶段(现场):通过抽样检查、员工访谈,确认执行有效性。


⑦整改与发证

黄金整改期:一般20天内完成,需提交证据并获审核组确认。

证书有效期:3年,但需每年接受监督审核(间隔≤12个月)。


⑧持续维护:年审与再认证

年审重点:体系变更记录(如工艺调整、法规更新)、投诉处理闭环。

证书失效预警:超期未审将被暂停,满3年需重新申请。

分享
下一篇:这是最后一篇
上一篇:这是第一篇